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9月7日拍摄的广东村稻田。广东村整合村内稻田171公顷,深度涉足水稻产业。通过强化技术能力、打造品牌,打造了“马喜达”、“海兰江鱼米”等有机大米品牌。 9月7日,游客乘坐低空缆车穿过广东村的稻田。稻田亲子乐园、稻田小火车、螃蟹乐园等娱乐项目与稻田融为一体,吸引着想要体验乡村生活的游客。 9月7日,总经理金军(左)在广东村马西达有机米展示厅向客户介绍大米产品。 “Mashida”在韩语中是“美味”的意思。 2024年,公司销量增加种植有机大米1300余吨,帮助广东村及周边400余名村民增加收入。 9月7日,游客参观广东村史博物馆。馆内展品全面展示了广东乡村的改革发展,从农业文明到少数民族团结发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到乡村振兴。广东村火车咖啡馆(9月7日摄)广东村将退役火车车厢改造成咖啡馆,为游客提供“慢时光”体验。 9月7日,国营吉林电力延边供电公司员工在广东省一个村庄修复路边照明装置。国有电网延边供电公司成立9支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提供安全用电和春运“一站式”增值供电服务g 播种、夏季灌溉、秋季收获和粮食销售。 9月7日,广东村稻花香民宿,一名员工正在打扫房间。广东村整合了村内闲置房屋,建成了60家各具特色、主题多样、风格各异的民宿。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还为周边乡镇创造了2000多人就业岗位。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自治州和龙市广东村考察时表示,新农村建设要符合规划,注重当地民族情趣、风俗习惯,着力补齐农村短板。他强调,要弘扬农村优势,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为农民带来美丽的风景和幸福的家庭。考虑到应迎总书记的指示,延边县将坚持这一政策强农惠农富农,统筹推进农业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裕。农业农村稳步推进,区域振兴也在稳步推进。其中,广东村是以韩国村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民族特色为蓝本的。通过整合民房闲置资源、开办民宿,发展绿色有机米产业,丰富农旅结合产业项目,打造出一条“促三产、两产一业”的发展路径。目前,广东村的民族风情民宿依然流行,大米品牌越来越大,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群体越来越大。 2024年广东村扩建预计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集体收入将超过100万元。昔日产业单一、贫困落后的边陲小村,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产业繁荣、风景秀丽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延边区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人居环境。目标是不断推进“卫生间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基础设施发展。广东村已完成旱厕改造和中央污水管网改造,家家户户都能拥有室内厕所,村庄更加美丽宜居,生活更加安逸富裕。 (图片报道:经济日报记者 翟天祥ue,马洪桥)
(编辑:王菊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