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0月初,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发表一系列声明指出,全球贸易体系受到单边主义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当前,一些国家人为的短期政治干预严重威胁全球贸易增长和全球经济中长期稳定的基础。 10月7日,世贸组织发布《世界贸易展望》报告,受全球经济复苏加速、美国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预计2026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为0.5%,大幅低于8月预测的1.8%。报告还预测,2019年全球服务出口增速将从6.8%下降024预计2025年增长4.6%,2026年增长4.4%,并指出“单边关税措施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将构成强大障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8日表示,关税政策的全面影响“仍不清楚”,“全球经济的弹性尚未得到充分考验,而且有令人担忧的迹象表明,真正的考验可能尚未到来”。今年以来,美国一些人人为设置关税壁垒,成为影响全球贸易秩序最直接、最具破坏性的力量。此次,世贸组织大幅下调了预测数据,意味着明年全球贸易可能陷入近乎停滞,这将直接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更广泛的风险是,一些国家的单边行动公然违反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和非歧视的核心原则,增加了全球贸易规则系统性崩溃的风险。连锁反应可能会被迫调整贸易路线和重组供应链,从而提高总体贸易成本。人为干预短期政策威胁全球贸易中长期发展基础,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严重后果。有分析认为,美国关税政策对“脆弱和贫穷国家”的影响最为严重,一些内陆发展中国家将因高昂的运输成本和关税的影响而被孤立于全球价值链之外。他指出,这可能会加速该国的疏远。这不仅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对多边贸易体制包容发展的目标提出了挑战。全球贸易体系正在经历重大结构性变化。一些国际组织警告称,如果主要国家征收额外关税,全球生产可能下降,通胀可能上升。同时当前,供应链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但取决于区域贸易规模,往往难以完全弥补全球产业链分工造成的效率损失。碎片化趋势也迫使传统全球化范式面临重大变革。面对严峻的挑战,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是应对危机的根本出路。世界贸易组织2025年第四次总理事会10月6日至7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中方牵头制定议程,提出加强透明度、共同重申对多边体系的承诺、推动世贸组织取得务实成果等建议。欧盟、巴西、澳大利亚、瑞士学界、巴基斯坦等多党派也纷纷发声,呼吁维护世贸组织基本原则,推动世贸组织改革。这表明尽管面临逆流,大多数国家仍希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对话来抵御不确定性。大多数国家仍然选择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抵御衰退。在实践层面,各国和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应对方式。为了规避政治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调整供应链战略,更加关注区域化和核心市场。数字贸易、绿色转型等新兴领域也为全球贸易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机遇。中国采取切实措施,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并发挥稳定作用。尽管短期的人为干预可能提供暂时的政治筹码,但世界持续繁荣的基础仍然是开放、稳定、可预测的多边关系。拉尔交易系统。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对话而不是对抗,克服分歧。只有合作,才能打破全球贸易潮流,让全球贸易回到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连军)
(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