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日,几名徒步旅行者秘密进入青海省祁连山未开发地区龙龙岭。结果,一人因体温过低和高原反应死亡。经过72小时的紧张搜救,剩余251名被困人员全部获救。此次事件再次造成人员伤亡,也敲响了对非法勘探的警钟。近年来,随着户外探险热度不断高涨,一些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些标榜“小众”或“影院级”的徒步打卡地,吸引了更多“旅行者”。然而,这些所谓的景点大多并不是商业开发的,而是游客自己发现的“景点”、“野趣”。 《仙境》幕后隐藏着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危险情况”。中国登山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陆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显示,低空登山、徒步、徒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数量有所增加。在各项活动中均名列前三。近两年发生的三起事故合计占全部事故的80%以上。非法探险事故频发,这与不少户外组织的“不专业”密不可分。尽管近年来户外组织不断涌现,但许多户外组织并未注册,团队负责人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这些“基地队”不但不专业,而且还利用户外活动的火爆,扩大非法业务。与此同时,不少“旅友”缺乏户外知识和安全意识。他们不仅主动发起他们愿意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但他们也发现很难有效应对突发风险。冒险也许是人的天性。但人生不是一场游戏,所以没有重新开始的机会。对于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来说,非法勘探只是生活的一个笑话。我们都知道,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攀登珠穆朗玛峰与冒着生命危险没有什么不同。事实上,自然界存在着无数的危险。它潜伏着,你不知道,但这并不意味着危险不存在。他们“专门治疗各种疾病”。户外探险的疯狂增长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了。毫无疑问,规范行业发展、完善行业标准是关键。假设他们按照规定运作,户外组织必须对其探险路线进行风险评估。户外领队必须持证上岗。 “驴友”不仅要学习相关知识d技能的同时,还要保持对自然始终如一的敬畏之心。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充分享受户外探险的美妙。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理论评论频道正在接受投稿。原创评论和理论文章可发送至cepl#ce.cn(#替换为@)。更多信息请参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文。
(编辑: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