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

提高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提高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
2025年10月24日 05:50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朱惠春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截至2025年9月末,上交所、深交所上市公司共有5167家,市值超过100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其中,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ESG)报告,披露公司市值约占总市场的70%,成为阐述上市公司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注脚。评论。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绿色化、低碳化是大势所趋。财政资源配置和相关制度安排很重要。 2024年4月新的国税法第九条明确完善了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在此基础上,中国证监会指示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制定并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指引》,标志着日本首个系统化、规范化的强制性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正式建立。制度的构建体现了三个要点:强制性与参照性相结合。对指数样本主要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进行强制披露,具体操作最终指导将通过准备指南提供。我们初步建立了以《交易指引》为根本要求、最终要求、以《备报指引》为参考标准的可持续信息披露体系。内容有了很大的提高。明确要求披露碳排放、能源消耗等关键量化数据,完​​善关键问题分析渠道和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保证信息披露的深度和质量。扶持措施也在稳步推进。目前,已经发布的两项指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案明确明确,上市公司必须按照证券交易所规定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一制度体系的建立,为引导要素资源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集聚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BLE 区域。这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也增强了上市公司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扩大覆盖面、提升ESG质量来展示成果,是当前全球资本市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们根据“责任投资原则”将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以企业相关信息披露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政策标准引导资本投资和企业经营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国际实践来看,ESG数据披露经历了从自愿到强化的过程。标准普尔 500 强公司自愿披露 ESG 报告的比例已从 2011 年的约 20% 增加到 2023 年的 90% 以上。面对这种情况,日本在今年9月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表达了绿色低碳转型的立场。这是时代的潮流。尽管一些国家正在抵制这一潮流,但国际社会必须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坚定信心、势不可挡的行动和不懈的力量。这彰显了我国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先国家的坚定承诺和承诺,也为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监管提供了基础指导。在持续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持续信息披露不断扩大和完善,展现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成果。信息公开范围不断扩大。 2024年,共有1,869家企业(披露率34.7%)披露了可持续发展报告,612家企业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它可以是表示,几乎一半参与市场的公司系统地披露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信息。信息披露质量显着提高。 99.3% 的报告包含定量指标,超过 80% 的公司披露了 25 个或更多指标。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取得了重大进展:62.1% 的公司识别出气候风险机会,65.9% 的公司识别出温室气体排放。产量已公开。治理机制不断完善。 67.3%的企业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治理结构,63.9%的企业披露了战略信息,44.0%的企业制定了量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发展直接反映在国际收视率中。 2024年底,MSCI ESG评级(国际权威指数机构MSCI制定的评级体系,旨在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风险)沪深两市约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为全球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有所改善,世界级评级(AAA、AA)公司比例五年内从零增加。此前该比例为7.2%。结合国情逐步完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是促进可持续投资、实现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制度。专家认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将有助于树立中国企业的全球形象,帮助全球资本市场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支持中国企业创新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设置主题时会考虑国际协议和国情。我们将为提高国际化水平做出贡献结合气候变化、我国发展状况和企业实际情况等全球性问题,提供规范、可比、高质量的信息,提升A股影响力。披露要求遵循适度原则。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强调,“不能模仿,也不能采取极端措施”。我国可持续发展报告和披露制度不仅坚持国际主要法规的相关性,而且与总体框架和总体要求保持一致。同时,我们对一些较难、有争议的披露指标,如气体排放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情景分析,进行了适当调整,留有灵活性空间。这不仅满足了投资者对可比数据和一致质量的需求,而且还考虑到了当前的现实。我们应该分阶段进行,不急于做大事,不搞一刀切。目前,根据交易所披露指引,指数样本中主要个股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步上市公司均需强制披露,涉及公司已超过400家。 “我们不会盲目追量,也不会全面铺开,”该代表表示。对强制披露企业,加强监管,给予指导和支持。祝小企业好运。这样做也体现了政策的温度。披露治理 可持续发展传播的一个中心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只有采取扎实、可持续的做法,真正可持续的披露才有可能。 ESG理念越来越多地融入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中。这种变化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今天的投资理念是变化中,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不断兴起,投资者将可持续发展视为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不断提高: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要“做事正确”,更要“说清楚”。此外,随着数据和技术的进步,收集、分析和验证数据的能力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正在从“高层叙述”转向“定量”和“结构化”披露。挑战依然存在。扩大披露范围、增加数据复杂性、扩大供应链等因素正在推高披露成本。在此背景下,专家建议,可持续发展披露与保障这一新业务也应纳入资本市场监管制度,以规范和规范。远程开发。上市公司代表了中国的优秀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许多外国投资者评价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少说多做”,是充满热情的积极分子和重要贡献者。下一步,该政策将有两大支柱。一方面,引导上市公司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双碳”目标,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们将不断完善信息披露规范,推动信息披露内容更加均衡,信息披露更加集中、可持续。产业碳金融研究院指出,中国ESG标准时代已经到来。对于上市公司没有明确的要求。存在从性别到数量、从披露到治理的转变。埃斯塔布利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有利于上市公司中长期更好地吸引境内外资金,在全球资本市场展现中国企业的责任担当。 (经济报记者 朱慧春)
(编辑:富忠明)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